俄乌冲突至今仍未平息,但在前线战火激烈的当口,乌克兰却意外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境内的重要能源目标,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列宁格勒州乌斯季卢加港的诺瓦泰克天然气处理厂遭到乌军无人机群袭击。据称当时至少有10架无人机出现在空域,随后该设施发生剧烈爆炸并燃起大火,火势持续不灭。这一事件的严重性远超一般袭击,因为诺瓦泰克天然气处理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处理中心,每年能处理逾1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还具备360万吨乙烷的年产能。乌克兰的打击不仅破坏了俄罗斯的能源供应链,也可能让俄经济承受长远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在过去一周内,乌克兰已多次针对俄罗斯能源设施采取打击行动。就在本月21日夜间,乌军无人机袭击了俄白边境的“友谊输油管道”泵站,造成爆炸和火灾,使得这条输往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的重要能源通道陷入停摆。这已经是乌方本月第三次破坏该管道,等于多次动摇了俄罗斯对欧洲部分国家的能源出口。此举立刻引发连锁反应,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两国外长迅速致函欧盟,批评乌克兰的袭击危及两国能源安全,并敦促欧盟出面施压基辅,要求其停止此类行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两国担心的不仅是能源短缺,还可能是因战事外溢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剩余63%然而,乌克兰方面恐怕并不会轻易理会这两个欧盟成员国的抗议。原因有二:第一,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长期被认为是“亲俄国家”,在欧盟内部屡次表现出对援乌不积极甚至阻挠的态度。基辅当局对他们的态度本就冷淡,并不指望保持友好关系。第二,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已经成为乌军非对称作战的重要策略。毕竟,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依赖极大,若乌克兰能持续攻击、摧毁相关基础设施,就能在长远上削弱俄方的战争潜力。换句话说,基辅正试图通过“牵制经济命脉”的方式来弥补常规战场上的劣势。
从趋势来看,未来乌军对俄境内能源设施的袭击只会更加频繁。这对俄罗斯的国土安全和经济命脉构成巨大挑战。更雪上加霜的是,前线的军事态势也并不乐观。根据美国战争研究所8月25日发布的资料,俄军在整个前线仍未能实现突破,尤其是在关键的红军城方向,乌军经过激战不仅守住阵地,还巩固了周边区域。俄军此前试图通过渗透攻击来打开缺口,但这些行动已经被乌军有效遏制。也就是说,红军城战局陷入僵持,普京原本希望尽快拿下的这枚“战果”,眼下并未到手。
外界普遍认为,问题在于俄罗斯军队的作战表现与外界想象存在差距。如今已入秋,俄军夏季攻势久攻不下,效果甚微,没有形成令乌军元气大伤的“消耗战”成果。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据传乌军近期甚至罕见出动了两架F-16战机,在红军城方向发动空袭,打击俄方阵地。如果这一情报属实,那就说明俄罗斯空天军在关键战场上未能牢牢掌控制空权。要知道,从理论纸面实力上看,俄方本应占据绝对优势,但现实却给出了相反的信号。
总的来看,俄乌冲突的走向仍充满变数。乌克兰通过“跨境袭击 前线坚守”形成了双线施压,而俄罗斯既要应对经济被削弱的风险,又要面对战场久攻不下的尴尬处境。对于莫斯科来说,当下的局势无疑是异常艰难的考验。
发布于:天津市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