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越少房价越跌?"这个被说了八百遍的结论,现在彻底被现实打脸了!2023年全国人口少了208万,可杭州、成都这些地方的新房愣是涨了3.5%以上,东北某小城房价却暴跌15%。这撕裂的行情说明:房价涨跌早就不看全国大盘了,得拿着放大镜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挑。
根本不是什么"跌不跌"的问题,而是"谁在涨"的问题。日本总人口都负增长15年了,东京、大阪核心区房价去年照样涨6%——为啥?人都往资源扎堆的地方挤啊!东京圈用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撑起四成多的GDP,这种地方房价自带抗跌基因。中国也一个理儿,但得看清三个门道:
第一,千万人口城市听着唬人,得看人往哪聚。西安去年冲上1300万人,高新区地价直接起飞。但某些城市靠吞并郊区凑数,主城区反而空了六成新增人口跑远郊,这种"注水"的千万人口,房价照样蔫儿。第二,人口流入关键看粘性。杭州去年净增25万人是真落户+就业,钱江新城房价蹭蹭涨;西部旅游城市游客是多了10万,可户籍人口连跌三年,核心区房价直接掉12%。深圳年轻人占比超六成,这种刚需改善双驱动的城市才撑得住场子。第三,行政力量能改写板块命运。成都天府新区吃尽政策红利——地铁修过去、名校开分校、产业给补贴,荒地都能变黄金。
至于三四线?悬了。人口负增长不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年轻人持续外流+老龄化空置房激增。有个扎心对比:2018年新生儿1800多万,去年只剩950万,腰斩!学区房这类靠人口撑着的资源房,短期真别碰。城镇化率现在卡在67%,往后每年增量就0.5%,指望农民进城撑房价的时代过去了。
现在买房得像个精算师:盯着人口结构算需求,跟着产业规划赌地段。同事上个月在成都高新区"上车",理由特实在:"省医院新院区落地了,地铁支线明年通,这种配套砸下去,总比赌全国人口反弹靠谱吧?"
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