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驻塞尔维亚大使亚历山大·博灿-哈尔琴科近日在贝尔格莱德透露了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他表示,北约极有可能会把塞尔维亚作为新的扩张目标,而这一行动背后隐藏的动机,或许是为了掩盖1999年轰炸南联盟所造成的战争罪行。
回顾历史,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曾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猛烈空袭。这场军事行动不仅导致大量平民伤亡,还给当地留下了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隐患。特别是北约使用的贫铀弹至今仍在释放辐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虽然此事距今已有26年之久,但伤痛依然深刻,塞尔维亚社会对北约的敌意从未完全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在解体后很快便淡出国际舞台,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却在解体后仍以“南联盟”的形式延续了多年,直至2006年才彻底分裂。当时中俄等国曾试图在外交层面支持“南联盟”,希望其能稳固巴尔干半岛的地位。但内部民族矛盾频发,最终还是引来外部干涉。1999年的“拉查克事件”更是成为导火索,欧安组织将其认定为南联盟政府制造的惨案,随后竟邀请北约进驻科索沃维和,这明显突破了国家主权底线。
展开剩余71%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下,北约于1999年3月24日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直接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空袭。这场战争代价惨重,平民死伤比例远超军队伤亡。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遭到轰炸,三名中国记者遇难,更令国际舆论震惊。北约还大量使用被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与贫铀弹,使战争留下的创伤至今无法抹平。
哈尔琴科大使声称,北约如今想通过“拉拢塞尔维亚”来掩盖当年的罪行,但这种说法从逻辑上并不完全成立。首先,26年前的历史已无法翻案,其责任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其次,北约实行“申请加入制”,难以强迫某国入盟。俄罗斯此举更可能是出于对塞尔维亚逐渐靠拢西方的担忧。
事实上,塞尔维亚早在13年前就成为“欧盟候选国”。为加快入盟进程,2024年总统武契奇甚至花费27亿欧元向法国购买12架“阵风”战机,以此讨好西欧大国。如果不是受特朗普政策回潮等国际变动影响,塞尔维亚或许已融入欧盟经济体系。然而,国内形势并不平静。2024年11月塞尔维亚某火车站顶棚坍塌导致15人死亡,西方媒体第一时间将责任推给中国企业,这使塞中合作关系受到考验。尽管双方迅速辟谣,但此类事件让贝尔格莱德在处理中俄关系时更加谨慎。
今年3月,塞尔维亚副总理武林再次重申本国坚持军事中立,绝不会加入北约或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然而,塞尔维亚与集安组织之间仍保持一定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反恐与打击跨国犯罪方面。随着亚美尼亚明确退出集安组织,如果塞尔维亚也选择减少合作,俄罗斯在中东欧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削弱。因此,俄大使的警告实质上是为俄罗斯的地缘利益敲响警钟。
相比芬兰、瑞典加入北约或亚美尼亚的立场转变,塞尔维亚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其地缘位置不仅影响俄罗斯通往地中海的战略通道,更涉及俄欧能源贸易的关键枢纽。近年来,通过“土耳其溪”管道和中欧铁路,大量俄油俄气经由塞尔维亚转销至欧盟市场。可以说,即便俄乌冲突结束,莫斯科也无法放弃塞尔维亚这一战略伙伴。
总的来说,塞尔维亚与北约的关系始终隔着一层厚重的历史阴影。主动投身北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俄罗斯的警示更像是提醒塞尔维亚不要偏离传统立场。塞尔维亚究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亚美尼亚”?这不仅关乎巴尔干半岛的未来格局,也将深刻影响俄罗斯的战略命脉。
发布于:天津市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